本教會歷史
The History of Our Church
緣起
在70年代初期,本市有一位熱愛我國同胞的洋牧師,名叫柏大恩(Rev. Donald Baron),他鑑於本地華僑對福音的需要,常盼望能向華僑傳福音,後來徵得美國信義會平安王子堂(Prince of Peace Lutheran Church, Honolulu)主任韓默牧師(Rev. Norman Hammer)的同意及支持,他就開始籌劃發展華人的福音工作。
國語部
柏牧師曾在香港及台灣任宣教士多年,熟悉華人教會的情況。他知道華人教會的會務宜交由華人自理,因此特別由香港聘請資深的阮光榮教士前來負責策動及推廣有關工作。1974年9月17日阮教士抵達檀香山,9月30日在柏牧師府上舉行第一次籌備會議,出席者除柏牧師夫婦和阮教士外,尚有張漢鎮夫婦和劉潔源教士。經過阮教士多方辛勞努力及多位弟兄姊妺的支持,華人教會漸漸萌芽。於1974年11月3日上午11:00在Waikiki美國信義會平安王子堂樓下老人院的圖書館開始了第一次主日崇拜聚會。此次聚會的人數達60多位,充滿勃勃生機。新教會定名為「檀島國語禮拜堂」,附屬於美國信義會平安王子堂,是夏威夷第一所講國語的教會。第一年平均聚會人數是38人。
1976年1月趙蔚然牧師應聘,由台灣到檀香山來負責主理教會,阮教士從旁襄助,共同推廣各項事工。當時教會經濟能力薄弱,不能支付牧師薪金。趙牧師有四個都是青少年時期的孩子,負擔沉重。趙牧師夫婦開了一家小餐館,維持生計,義務牧養教會一年多。到1977年5月得到總會津助,趙牧師才開始領受薪酬。由於人數漸漸增多,圖書館的空間已不敷應用,於1977年5月17日開始轉移到平安王子堂的大禮堂舉行主日崇拜,時間則改為下午2:30開始;因為平安王子堂的會眾在禮拜天早上舉行崇拜聚會。之後會務日有拓展,教會漸漸成長。1980年2月1日由平安王子堂(333 Lewers St., Waikiki)遷到Makiki區的信義會檀香山堂(Lutheran Church of Honolulu, 1730 Punahou St.) ,依舊在主日下午舉行崇拜。
1980年3月25日「檀島國語禮拜堂」正式被美國信義會(American Lutheran Church – ALC)接納為會員堂會,隸屬太平洋教區,從此正名為「檀香山華人信義會」,這就是我們今天的教會。1988年1月1日美國信義會(ALC)與「泛美信義會」(Lutheran Church in America – LCA) 和「福音信義宗教會聯會」(Association of 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es – AELC),三個信義宗教會聯合成為「美國福音信義會」(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 in America – ELCA),本教會自然成為ELCA屬下堂會之一。2015年3月29日我們離開ELCA,加入「北美信義會」(North American Lutheran Church – NALC),成為NALC屬下堂會之一。
韓默牧師於1979年退休,翌年10月下旬安息主懷。趙牧師於1980年9月底離檀到香港中文大學任職。之後,本教會牧師職位空懸接近一年。在這期間白鐵珊長老、王紹文長老、侯永謙長老和幾位熱心的執事組成聖工部,帶領教會渡過那一段飄搖的日子。
阮教士於1981年3月榮休。1981年3月8日,本教會得美國信義會總會同意,委託香港信義會在香港按立李永成為牧師,是本教會按立的第一位牧師。1981年7月4日(美國國慶日),上帝引領李牧師、師母由香港到夏威夷,開始在本教會服務。當時主日崇拜人數有80多人,百份之九十以上的會眾來自台灣。
1990年9月下旬由於「房東」(Lutheran Church of Honolulu)的要求,我們的辦公室遷離Punahou教堂,搬到夏威夷大學附近(1342 Kanewai St.),本教會賴天保弟兄把他那剛落成的新居其中的一個大房間讓教會使用。1994年8月初我們的辦公室搬到University Square, 2615 S. King St.。2002年10月初,再遷到935 Dillingham Blvd.。
1997年底我們購買了現址(1640 Liliha St.)這一片約二萬平方呎的空地。經過多年籌措、努力,新堂終於落成,於2005年1月1日舉行獻堂典禮,我們開始使用這新教堂。國語堂崇拜改在上午9:30舉行,同年8月初再調整在上午9:00開始崇拜。經過了28年的「午堂」,從此正名為「國語堂」。
中文學校
1978年3月26日成立華語學校,5月6日正式上課,校址是Aina Haina的「信義會海濱加略山堂」(Calvary By the Sea Lutheran Church),逢星期六上課。1980年3月遷入Punahou教堂。1991年9月開始改在「路德會救主堂」附屬小學上課(Elementary School, Our Redeemer Lutheran Church, 2428 Wilder Ave., Honolulu)。1994年9月又遷到Church of Crossroads, 1212 University Ave。1996 年1月開始租用在中國城的中山學校,直到2005年8月才遷回本教會。 多年來中文學校都是在下午上課。2009年8月開始增加上午班。2013年開始增加一連七個星期六的暑期下午班。2021年春季至2022年夏季新冠疫情期間,授課全部改在網上進行。2022年8月恢復實體上課,為更好拓展教會事工,我們取消上午班和暑期下午班,改回逢星期六下午授課。2024年春季班人數共56人,秋季班共45人。
粵語部
1984年初在李牧師家中開始了一個粵語查經班,參加者大部份是由香港來的大學生。同年7月15日開始「晚堂」崇拜,每星期日晚上7:00在Punahou教堂的副堂(Isenberg Hall)聚會,以粵語為主,輔國語傳譯。第一次崇拜有31人參加。第一年平均聚會人數是24人。由於晚堂人數漸漸增多,副堂已嫌太小,1994年1月「晚堂」遷離Punahou教堂,改在基督聯合教會的教堂(United Church of Christ, 476 N. Judd St.)聚會。「晚堂」陸續有嬰孩出生,不方便太晚聚會,所以從1997年4月開始,「晚堂」又返回 Punahou教堂聚會,改在下午5:00開始崇拜,「午堂」則提早半小時在下午2:00開始。2002年12月22日開始,「晚堂」改在上午11:00於當時的教會辦公室(935 Dillingham Blvd.)舉行早上主日崇拜,從此正名為「粵語堂」。2005年1月遷進新堂之後,改在上午11:15開始崇拜。2010年11月池韋盈傳道開始到我們教會事奉,負責推展粵語部的事工。2016年6月池傳道在本教會被按立為牧師。2019年10月中旬池牧師辭職轉到加州另一教會事奉,由李牧師兼顧粵語部事工。從2021年7月開始,退休後的李牧師以顧問牧師的身份,繼續扶持粵語部事工。
中文部
2020年3月,國語部、粵語部的主日崇拜因疫情影響分別改為網上崇拜,並從4月開始在上午9點舉行聯合崇拜。2021年1月,國語部、粵語部正式合併為中文部,主日崇拜時間改為上午10:30開始。講員用國語講道,輔粵語翻譯;或用粵語講道,輔國語翻譯。中文部分國語部和粵語部,除了主日崇拜是用國語及粵語雙語進行,其餘各團契、查經班、主日學均按原來慣用的國語或粵語進行。從2023年8月開始,國語部和粵語部的兒童主日學合併。
英文部
1983年「午堂崇拜」開始提供耳機英語服務。1989年3月每主日開始有講台英語傳譯。2001年8月黃恩賜牧師應聘上任,負責發展英語事工。2002年3月,首次舉行英語主日崇拜,共25人參加。英語部崇拜於每主日早上10:00在本教會當時的辦公室舉行(2615 S. King St.)。第一年平均聚會人數30。2002年10月隨本教會辦公室的遷移,改在935 Dillingham Blvd.聚會。2002年12月22日開始,為配合粵語部主日崇拜,英語部改於上午9:30舉行崇拜。2005年遷入新堂之後,英語部仍維持在主日上午9:30開始崇拜。黃牧師因為要繼續升學深造,於2007年8月辭職。2008年4月,英語部改在上午9:00與國語部同時開始。2009年9月中旬,柏大恩牧師回來幫助我們,擔任英語部的臨時牧師(Interim Pastor)。2010年11月中旬柏牧師退休,當時英語部崇拜人數平均約45人,大部份在18歲以下,是我們國語部或粵語部的子弟。
英語部本來在二樓副堂舉行崇拜聚會,由於人數漸漸增加,副堂顯得太擁擠。從2012年1 月初開始,英語部改在禮拜六晚上6:30-7:30在三樓禮堂舉行崇拜。這樣變動,效果不太理想。2014年8月恢復在禮拜天早上9:00在副堂聚會。
2014年7月,聘請了大城盛知(Jason Oshiro)傳道,負責發展英語青年事工,直到2024年6月離職。2024年8月,北美信義會西南太平洋教區區牧蘭迪牧師擔任英文部臨時牧師,帶領英文部各項事工,同時協助教會聘請英文部牧者。
人數增長
雖然經歷了種種的改變,會眾分散在不同地點聚會,本教會事工仍然不斷欣欣發展。感謝上帝恩典,2005年開始我們共聚一處啟用新堂,我們因此可以更具體地「同心合意,興旺福音」。
本教會的會員不少是學生,畢業後或繼續深造,或回歸原居地,大部份都會離開夏威夷。同時,由於地理環境的關係,也因為在此地謀生不易,生活消費偏高,新移民甚難在此地定居,所以,本教會每年遷居外地的會員達三、四十人之眾。雖然如此,聚會人數仍是每年穩定增長。到2024年10月底,在本教會蒙恩領受洗禮的共1,774人(成人1,318人,孩童456人)。在本教會決志信主的,和生命被改變的,無法統計。這真是上帝的恩典。從1989年開始,不少由中國大陸來的學者、學生加入教會。看見他們信主、長進、成為團成為團契單位的領袖、成為傳道人和牧師,實在令人興奮。
我們除了有相當健全的中文學校,還有略具規模的主日學和有十多個團契小組:
國語部: 喜樂團契、愛家團契、華福團契、睦鄰團契、全年讀經
粵語部: 愛加倍團契、就業團契、週五查經小組、兒童團契、全年讀經
英語部 (English Department):Adult Small Group、College/Post-College Group (CoPoCo)、青少年團契(Youth Fellowship)
感謝上帝的栽培、保守和引導,我們的教會漸漸壯大!
牧者傳承
柏大恩牧師是本教會的創堂牧師。從1974年11月至1975年底,他義務帶領教會一年多。趙蔚然牧師是受聘於教會的首任牧師。趙牧師於1976年1月到任,到1980年9月離開。李永成牧師於1981年7月接任。2021年1月本教會培養的神學生朱柯在本教會擔任傳道兩年後,被按立為牧師。李牧師在本教會忠心服事整整40年之後,於2021年7月5日退休,被授任為本教會的終身榮譽牧師。朱柯牧師承先啟後,帶領本教會繼續發展。
會員組合
本教會的會眾主要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澳門和新馬。“89”民運之後,來自中國大陸人數明顯增加。現在本教會十八歲以上的會員,76%來自中國大陸;約12%來自香港、澳門;約7%來自台灣、日本及東南亞等地區;其餘約5% 是在美國及其他國家出生的華裔。兩岸三地的同胞這樣的組合,在北美華人教會中殊不多見。這樣的現象清楚表示:在這教會中,會眾能夠彼此尊重,彼此欣賞,彼此包容,彼此忍讓。上帝的大愛活現在我們當中。
神學生
過去十多年,本教會有二十多位弟兄姊妺蒙上帝恩召進入神學院攻讀神學,預備以後終身傳道。有多位已經成為傳道人、宣教士、牧師。朱柯弟兄已於2018年 12月底在北美信義宗神學院(North American Lutheran Seminary – NALS)畢業,蒙召回本教會擔任傳道。鄭超弟兄2023年也從北美信義宗神學院畢業。2024年8月,陳國漳弟兄舉家遷往賓州,開始在北美信義宗神學院攻讀神學,裝備自己將來更多服事主。這是本教會蒙上帝特別眷愛的清楚標記。
文字工作
感謝上帝,給我們很多機會在文字聖工方面發展。
2001年12 月出版第一本見證集《愛的源頭》
2002年 5 月翻譯《克裡姆林宮的鐘聲》(“Praying with the KGB”, Philip Yancey)
2006年11 月翻譯《神州義僕》(“Daniel Nelson”, Lee Mary Nelson)
2007年10 月翻譯《活出生命特質》(“S.H.A.P.E.”, Erik Rees)
2009年 4 月翻譯《勇敢的降服》(“Dangerous Surrender”, Kay Warren)
2009年 6 月出版第二本見證集《生命的樂歌》
2014年 11 月出版第三本見證集《邁進應許美地》
2024年 11 月出版第四本見證集《佳美之處》
李牧師在本教會事奉的年月中也出版了幾本書:
1991年4月翻譯《祢在哪裡》(“Where is God in my Suffering”, Daniel Simundson)
1993年4月出版《家事國事天下事》
2002年5月出版《同奔天路》
2006年3月出版《活得更精彩》
2009年4月出版《事事關心》
2010年1月出版《嶄新的生活》
2021年7月完成《同奔天路再一程》
這些書籍都是上帝恩待本教會的明證,盼望對普世華人福音事工有幫助。
結語
在緬懷過去之餘,我們應該彼此勉勵:學效前人愛主愛人的精神和殷勤事奉的心志,繼續努力建立教會。我們應該起來高舉基督真光,照亮這社區,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我們有今天的成績,是上帝的恩典,也是大家同心努力的成果。願上帝幫助我們,懂得更珍惜這教會,更愛護這教會,繼續攜手同心,「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上帝同行。」一起拓展天國大業――栽培信徒,廣傳福音,服務人群。